Sunday 26 October 2014

《禾山情》第十二期

新加坡禾山公会内部刊物  /  顾问:王忠及全体董事主编:陈国民
《禾山情》第十二期
201410 31  
1.    禾山公会组团回厦门探亲访问旅游纪实
2.    厦门四大建筑风格
3.    新加坡画家钟泗宾
4.    禾山村社简介:凤头社

1.     禾山公会组团回厦门探亲访问旅游纪实
          记叙:王滔
新加坡禾山公会以曾士生顾问、王傌忠会长、曾台萍第一副会长、钟武彬副会长为主要领导的一行28人组成“厦门寻根探亲访问旅游团”,于201466日至10日,到厦门和泰宁两地寻根探亲,观光旅游。


                                                     与湖里区委区政府领导合影留念                                    

                           
      赠送湖里区委区政府领导《禾山》特刊           禾山公会和湖里区侨联互赠纪念品      
        
寻根团于66日中午抵厦,受到了厦门市湖里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严志和主席,熊秀密副秘书长等领导的热烈欢迎,准备了海鲜午餐,热情款待。下午寻根团在湖里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严志和主席,熊秀密副秘书长引领下,参观湖里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办公驻地,又参观了湖里区开发的工业园地。当晚,厦门方面举行丰盛的晚宴,欢迎寻根团。出席欢迎晚宴的厦门领导有:湖里区委员会陈国荣统战部长、湖里区政府张家伟副区长、湖里区委员会林世裕政协副主席。晚宴上湖里区侨联熊秀密副秘书长致欢迎辞;陈国荣统战部长代表湖里区委员会致欢迎辞;张家伟副会区长代表湖里区政府致欢迎辞;我会杨勇德交际主任代表禾山公会致答谢辞。我会与厦门湖里区侨联互赠纪念牌。
次日,寻根团赶赴泰宁观光旅游。泰宁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花岗岩、火山岩、构造地质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泰宁地质公园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
午后游览大金湖景区。“大金湖水上佛寺 甘露寺”距泰宁县城14公里,建于公元1146年。寺庙是 全木结构,建在悬崖峭壁的天然洞穴里,玲珑险秀,洞壁高80米,宽 30余米,上宽狭。洞内滴泉不绝,清澄甘洌,胜似甘露,因而得名。寺体底部仅用一根粗大的圆形红柱支撑,后人把悬空柱称为状元如意柱。甘露寺“T”字构架层楼迭阁,不假片瓦,世称“南方的悬空寺”。
提起甘露寺的来历,相传北宋泰宁有一叶姓女子多年不孕,来甘露岩许愿,得子将重修寺庙。翌年果然灵验,遂起名叶祖洽。宋熙宁三年,叶祖洽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叶状元为还母愿重修寺庙,甘露寺远看如同“葉”字。“抱抱状元柱,男得志,女得子”,所以游客都会抱一抱状元柱祈福。1961春,该寺失火焚毁。现在的甘露寺是后来仿建的。


                      
              上清溪竹筏漂                               尚书第 

甘露岩洞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崖壁的垂直裂隙在地应力作用下,产生风化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顶部逐渐剥蚀形成弧形石拱,后经片状风化,不断扩大成外宽内窄的拱形洞。
甘露寺依山而建,登寺须上101级台阶。甘露寺右边的山像一个鼓,左边的山像一口钟, 所以有“右鼓左钟,庙()在其中”之说。钟鼓石是距今8000万年前紫红色砂砾岩由于地壳应力作用发育了垂直裂隙,后经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形成的山形如钟的石堡和断面如鼓的崖壁。钟鼓石和中间的丹崖组合在一起,像一只麒麟,使泰宁甘露寺充满祥瑞之气。
甘露寺四周长满一种特异的四方竹。成材时竹竿呈四方型,竹节头带有小刺枝,绿色婆娑成塔形。甘露寺前方竹青翠欲滴,华丽高雅,清幽脱俗,深受人们喜爱。“摸摸四方竹,求得四方财”。甘露岩洞顶部有一披着袈裟的印身佛祖像,蔚为奇观。丹霞质地为紫红色砂岩组成,长期受水流冲刷或浸润,岩壁表面生长苔藓植物,苔藓地衣死亡后留下黑色的印迹,形成印身佛天然壁画。
68日,我们游览上清溪峡谷生态漂游景区。上清溪景区有“华东第一漂”之称,位于距泰宁县城22公里东北部,金湖的上游。上清溪发源于上清乡的川里村,全长50多公里,其中崇际至长兴段已开发为竹筏漂流河段,长15公里。上清溪是6500多年前地质运动,赤壁丹崖把溪流挤逼为曲线,号称有“九十九曲、八十八滩”,水面最宽处不过20米,最窄处只容双排通过。上清溪藏于深山幽谷之中,两岸人迹罕至,森林茂密,方圆几十里内仍保持原始状态,形成弯多、滩急、潭深、山高、林密、峡逼的特点。乘坐竹筏游览上清溪的迷人风景, 需要2个小时左右。溪水蜿蜒绵长,千转百回,犹如一条细长的丝带在山谷浮动。顺溪而下,两岸岩上古树参天,草木葱郁,溪水淙淙,其声潺潺,仿佛唱着欢快的歌曲。凉风拂面,像一缕清凉细柔的丝绸。
在上清溪的幽妙氛围中,两岸丹霞的种种幻景缭绕着我们,竹排的漂流有惊无险。游人的心情一时像这溪水一样清澈见底,悠然自在。溪水拍打竹筏啪啪作响,水中沙石和小鱼清晰可辨,石英在阳光的映照下荧荧地闪着光,沿岸可见岩石上的花草,五彩缤纷;抽象画般的古藤,像灵动的线条,惹人遐思。
溪流两岸的岩壁上是一个个大大小小造型奇特、千姿百态的洞穴。那些经过岁月长期雕琢的洞穴,看似展翅飞翔的雄鹰、或诱人可口的香蕉、或人形体的某一部位。这里没有喧嚣吵杂扰耳, 也无灯红酒绿乱心,纵情于山水之间,仿佛人间仙境,陶然似醉。
68日午后游“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在泰宁县城尚书街,是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15711637)的宅第,至今380余年历史,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它占地近2万平方米,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第占有大半条街,整座建筑坐西朝东,纵向五幢,俗称“五福堂”,辅房八幢,总体“三厅九栋”120间连成长方形,布局类似古代皇家礼制的“九宫格式”;各幢间以高耸的封火墙相隔,有甬道廊门相通;内部装饰十分讲究,巧妙的木构架、精美的石雕、细腻的砖刻都是珍贵的艺术品。
李春烨的故事让当地人津津乐道:他36岁中举,10年后第四次进京应试才考中进士。他为官10年,从“工科给事中”升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升了14级。公元1627年,他回籍奉养年迈的母亲,耗白银20多万两兴建府第,度过人生的最后10年。 还有一传说:李春烨官拜兵部尚书,他的晚辈在家乡大兴土木,因地基界墙和邻居发生纠纷,修书请他疏通地方官,帮助拔除“钉子户”。他思量后写诗回复:“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实际上,李春烨是个趋炎附势、巧妙敛财的人。他巴结魏党但没参与迫害政敌,且持身甚重又家教严谨,让人抓不到什么把柄,所以思宗清除阉党时,他仅以“交结近侍”等轻罪,缴款了事。
此外,泰宁还是革命老区和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三次解放泰宁,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古城内完好保存红军街、红军总部、东方军司令部等旧址,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康克清等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作战。
    


                              

    曾士生顾问、王傌忠会长与湖里区人民政府外         赠送《禾山》特刊予厦门市侨办黄娇灵主任和邵
    事侨务办公室章兆民副主任选址矗立禾山地标         育秦副主任




69日,厦门市侨办委派陈建明处长和湖里区侨办章兆民副主任,安排我会以曾士生顾问、王傌忠会长、曾台萍第一副会长、钟武彬副会长为主导的一行人,前往“五通塔公园”勘查一空地,选址竖立禾山地标”。上午厦门市侨办黄娇灵主任热情接待寻根团,带领参观厦门市城市规划馆。中午,厦门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黄娇灵主任、邵育秦副主任及陈建明处长等领导,设午宴热情招待寻根团 。宴席上,厦门侨办赠送《禾山地志》;我会回赠“造福桑梓”纪念牌。610日上午,厦门市湖里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严志和主席与熊秀密副秘书长,亲赴机场送行,浓情厚谊,令人铭感五中。

注:“竖立禾山地标”碑文叙述事宜,我会曾士生名誉顾问和王傌忠会长,在厦门时已邀请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玲博士,帮忙撰拟禾山地标碑文。

2      厦门四大建筑风格
    厦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充满魅力,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果说红砖民居、嘉庚风格建筑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鼓浪屿的欧陆建筑和厦门的骑楼,则体现着异域建筑风格的光彩。

一、 欧陆建筑
   鼓浪屿仿英式建筑的日本领事馆和东洋式建筑日本警察署后面,是哥特式建筑天主堂,其尖形艺术颇具特色。走出天主堂,左转就是荣远堂,这是一幢罗马柱支撑,欧式风格为主的精品别墅,它的三楼又有中国建筑构思。对面是海天堂构,五幢别墅各显其姿。中楼是传统歇山顶,但主体是欧式风格,特别是中脊下的藻井更为好看;两侧的则属巴洛克和中国古典艺术相结合的装饰,也很精美。
   林尔嘉住的八角楼,是具有巴洛克韵味的南欧建筑。升旗山麓的李清泉别墅,豪华而现代。复兴路西端,有二幢维多利亚风格的白色小别墅,那是福建活版印刷创始人白登弼的老别墅,仍不失当年气韵。离开白家别墅,折向漳州路,就是林语堂和廖翠凤夫妇的老别墅了。 当年号称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中楼,英式带有东南亚风韵的豪华别墅。看它那个用楠木装修的大厅,以及厅后时值10万大洋的意大利大理石楼梯,就令人叹为观止,别说那别致的后廊和天台了。
     笔架山顶上有当年曾作为会审公堂的二幢别墅,和已成危房的林文庆别墅。往北就是春草堂、观彩楼和许家别墅了。春草堂是中西合璧的家居小楼,许家别墅系折衷式典雅风格。观彩楼具有强烈的荷兰风格,主要看点在于绳状门柱、火枪手面庞的窗楣和背弧型的三楼,充分展示了它的建筑艺术美。
   从观彩楼右侧的石级而下,就是亦足山庄了。这里有全鼓最漂亮、最高大的欧式门楼,有过渡道上的巴洛克照壁、花坛。而后顺着小径,来到安海路的番婆楼和西欧小筑。番婆楼有洛可可的风味,长廊又是东南亚风格,但它的看点还是楼前番婆点唱看戏的戏台和那个大门楼。西欧小筑的的形态、装饰材料以至墙面粉刷的颜色等,风貌依旧,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居别墅,它可说是鼓浪屿别墅中的宝中宝了。
   顺着弯曲的小巷,一转弯就是杨家园,共有5幢别墅,其中的忠权楼的欧洲窗最为美观,窗棂、窗套、窗楣均十分艺术化,它的供水系统也使人难忘。 最后观赏的是八卦楼,它是全鼓最大的的别墅,红色圆顶乃是仿古老的伊斯兰教堂石头房圆顶而建造的,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
  二、骑楼建筑
   骑楼,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随处可见。1920年,厦门市政会在规划建设厦门的新城区时,以骑楼作为街市的主要形式。这些临街的商家,店面连着骑楼,楼下营业,楼上住人。至1932年,新城区构筑起了四横(开元路、大同路、思明西路、中山路)一纵(思明南北路)为框架的格局,一直到1980年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后,这一框架才被突破。
 骑楼既为行人挡着风和雨,也为行人挡着阳光和暑气。到骑楼下,找个熟人泡茶聊天。此刻,人与人零距离,温馨自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蒋军飞机天天来轰炸。当时的厦门人把骑楼的廊柱连接起来,筑成胸墙,五脚气变成了宽战壕,商家照样做生意!如今的骑楼,依旧商意浓浓,温情脉脉,有时还是待茶接风,交际应酬的场所。 因此,众多商家把商品搬到骑楼边的五脚气”,商业氛围十分浓烈,表现当今厦门的一道风景。 
                          
    
                                  
                八卦楼:鼓浪屿最大的别墅                                        大同 路:骑楼 建筑

三、红砖民居
  红砖民居是中国最漂亮的民居。 我们来到海沧管委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整齐漂亮的小高层建筑。几年前,这里还是石塘大队的乡村,阡陌纵横,山坡水塘散布着红砖民居和花岗岩石屋,可如今已是笔直的大马路,繁华的商业街了。我们的视线随着海沧的发展脚步,去寻访它的足迹。

我们站在莲花洲陈氏家族创建的“莲塘别墅”天井里,所见别墅的规模和艺术遗存,绝对是福建之冠。别墅原是陈家办的中学,天井里有三个戏台。戏台四周的墙裙上,镶嵌着福建最精美、面积最巨大的砖雕群,那“百花园”、“百兽园”以及泼墨山水的雕刻拼接,堪称一绝。莲花洲上,家居在东,学堂向南,宗庙面西,三者围着一个莲花蕊,真是理想的福地(莲花地穴、四向均佳)。家居为三落双曲燕尾和马鞍护厝的红砖屋;莲塘中学环境幽静;家庙宛在堂为二落红砖屋,是陈氏家族祭祖的地方;三者巧妙地组合,构思奇巧。 
           



                        
                                                                         
          莲塘别墅:冠绝 八闽的红砖                       华侨博物馆:重檐式 屋顶,西式楼体      

    
宋元时,中原氏民为避战乱迁入新垵,择马銮湾水边,依蔡尖尾山而居。至解放,形成了约200500多幢红砖屋的大村落。村落里民居、学堂、宗庙、商业街,一应俱全。村民传习少林五祖拳,更有中原与闽南地域相结合的风俗、食俗。村落的那一个地方,都有高高扬起的燕尾,稳重厚实的马鞍屋脊,令人惊叹。  
新垵的红砖民居群落的规模,在省内是独一无二的。在小巷里,可看到燕尾脊,匠人的砖砌工艺和出砖入石的巧妙组合,三合院、四合院、目形院与护厝间的日月井、龙虎井,尤其那千姿百态的悬鱼饰,以及精美绝伦、闪光耀眼的镏金、贴金、饰金的各类木雕、挂落、神龛、斗拱、雀替、梁枋、月板、罩,还有用手工细镌的石雕工艺,台荃、墙裙的柜台脚,托起了整座红砖民居。新垵可看的红砖大厝太多了,但只要看过旅居缅甸的盐商邱新样建造的三合院、规模宏大的大六规、惠佐邱瑞明家的三落大厝、星洲奇人邱菽园的双护厝的四落大厝,以及始建于明代的宗庙贻谷堂,那新垵的红砖民居令人百看不厌。
 
四、 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主要聚集在集美和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生活多年,体验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气焰,他的反抗精神在后来的行为上反映出来。1920年,他率先把闽南的燕尾脊、马鞍脊和中国传统的歇山顶,压在西洋建筑上,以表现中国人的自尊。这就是穿西装,戴斗笠嘉庚风格建筑创作的心理特征。
   嘉庚风格建筑,近看远看都美,越看越美。从龙舟池南岸,远眺对岸的道南楼、南薰楼,宛如一群盛装的美女,在蓝天下熠熠生辉,池中的倒影随着白鹭点波漾起的涟漪,楼影若即若离,好像无数彩练在水中飞舞,胜似瑶池仙境! 向南望,歇山顶装点的解放纪念碑,傲立海天,庄严巍峨,这是华夏大地绝无仅有的纪念碑。
   道南楼处处表现了陈先生的独特思维。他利用厦门彩色花岗岩的优势,把古老的出砖入石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墙角的搭配,柱面的拼接,墙面的花式,处处表现了花岗岩的无比美观,迄今有谁能超越? 顺着七星池往西走,来到华侨补校(原水利商科),只见绿琉璃、红瓦顶连成了一片,绿琉璃深沉稳重,大红瓦(嘉庚瓦)艳丽欢畅,相互辉映。
   纵观闽南、台湾的红砖厝,只有二个或四个燕尾,惟陈先生建造的楼宇有六个燕尾,双向腾飞,灵动美丽。从这点来说,陈先生的开拓精神是值得后人认真思索和学习的!集美学村的楼宇和街道,处处都能感触到陈嘉庚先生的存在。这笔宝贵财富,让后人享用不完。(节录自厦门旅游网)


3.  新加坡画家钟泗宾
钟泗宾(Cheong Soo Pieng,1917-1983)是新加坡国宝级的画家。钟先生1916年出生于厦门,九口之家最年轻的儿子。1933年就读于厦门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然后前往上海私立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进修。由于日本侵略,校舍被毁,不得不终止学业。他回到母校厦门艺专当老师,曾于1942年举办水彩画展。1945年钟泗宾前往香港,1946年移居新加坡,从1947年至1961年担任南洋艺术学院讲师。
或许是长期担任美术教师的缘故,钟先生的早期作品有着现代主义诸位大师的影子,比如毕加索、高更、马蒂斯、莫迪里阿尼,但是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的绘画主题,那就是南洋的日常生活,而多年来习得的各种绘画语言,包括油画、国画、雕塑、多媒体等等技法,亦能在他的创意下融合为一。60年代初期,他在英国和德国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1962年,新加坡政府授予他卓越服务勋章;1967年国家艺术画廊为他的50岁生日和任教25周年举办大型回顾展,奠定他新加坡美术大师的地位。而他笔耕不辍,晚年作品源源不断,直至1983年因心脏衰竭去世。现在,他被视为南洋画派之首、新加坡现代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20世纪新加坡最有影响的画家。


                           
               

             钟泗宾                               织女》                                        
在他的画笔下,西洋的、东洋的、南洋的,被“桥接”得浑然一体。他可以用油画笔和帆布,画出悠远平淡的国画笔墨,他同样可以用毛笔和宣纸,画出浓墨重彩的油画风格。他在席子上画,画面金色斑斓,一派南亚的琐细和繁华。他画手卷,缓缓展开的不是山水而是女人壮硕的身体。他的巴厘岛风格画作,比如那张《织女》。就像梵高有他的阿尔、高更有他的塔希提,钟泗宾有他的巴厘岛。1952年他与几个友人的巴厘岛之行,是他个人风格的转折点。那些纤细的手臂、袅娜的腰肢、杏脸杏眼、长眉和略鼓的嘴唇,加上那些金色和细密的装饰,正是我想像中的南洋。
(资料来源:当作如是观: <画南洋>)

4.禾山村社简介:风头社
  作者:黄国富 (节录《故乡所在》)

凤头地处厦岛东北角,五通头南侧,位于古五通岛最东侧的澳头山后,故名后头,雅化为凤头,今当地人还是叫后头(aotao)。据说凤头原是部队驻守在五通头里的一个小地名,后来凤头变成后头的雅称,一直沿用迄今。
凤头早先以周姓为主,后为多姓相处。周姓号“汝南衍派”,由杏林迁徙至此。周姓有周氏家庙叫忠孝堂。内中的对联“派衍汝南拓基入杏林,支分嘉禾扎根傍凤头”,道出凤头周姓的渊源。(编按:本地已故闻人周如切的祖籍即是凤头)
凤头社沿海岸呈长条形分布,背海面西,顶社有妈妈宫(又叫宫口),社中是祖厝口,下社靠浦口,几棵榕树很有造型。1938510日,日寇侵犯厦门,凤头首当其冲,损失惨重,21人被害。日据时期从五通头修公路穿社而过,通向浦口,东宅。
凤头紧挨着海岸线,海中的海坪上分布着许多礁石和礁盘,号“二门三盘一会客”:有月内门,外石门二门,东盘,西盘,猪头盘三盘,一会客指的是白头客礁石。这是一块像乌纱帽的纱帽石,后来被海对岸的欧宅开采去修建盐场了。海中还有形似乌贼的目贼石,还有像鲨鱼的大狗鲨和小狗鲨,大礁,小礁,马鞍礁等。海水退后,露出大片的蚵
场。凤头海滩淤泥很少,枷椗也少。下海的路大多要经过五通头海滩,今万人坑前面。
社南离浦口不上1里,有港仔尾潭,并有一沟水入海,这一片地就叫港仔尾,那条水沟是和浦口的界限。社前西向有门口田,从澳头山下来的水还滋润着这一片肥沃的水田。再往西和店里相接,往北和下边相接,这是澳头山一片平缓的坡地叫前面山,乌柱山,这些都是缺水的园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络: 禾山公会
                574A/576A Geylang Road, Singapore 389517
             Tel/Fax: 68410742 /Email: hosansin@gmail.com
             本刊全文上载于:hosankonghoey.blogspot.com,欢迎登录浏览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