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 August 2014

《禾山情》第十一期




新加坡禾山公会内部刊物  /  顾问:王忠及全体董事/  主编:陈国民
《禾山情》第十一期
2014531


1.   厦门市人民政府侨务办领导访问禾山公会
2.   禾山公会甲午年新春团拜午宴
3.  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
4.  厦门侨批简史
5.  新加坡厦語讲古大师王道
6.  禾山村社简介:何厝
7. 厦门珠绣



1. 厦门市人民政府侨务办领导访问禾山公会
记述:王涛    摄影:钟武彬
厦门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应新加坡“华源会”邀请,由侨办副主任邵育秦先生率领,曾文健处长、李少明处长、蔡樱军副处长等组成访问团一行四人,于221 25日来新加坡友好访问。访新期间,他们于225日(星期二)上午11:30am莅临禾山公会,进行友好交流。我会名誉顾问曾士生乡贤、会务顾问何明腾董 事、王傌忠会长、曾台萍副会长、钟武彬副会长、王平春总务、杨勇德交际主任、陈国顺董事、陈坤祥名誉董事及秘书王涛等热烈迎迓。席间交流,王傌忠会长请邵育秦副主任代向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呼吁,为旅居海外的禾山人,在厦门选址树立象征性的“禾山地标”。曾士生顾问也吁请国内政府协助 海外的禾山人,探访故里、认同及传承禾山文化、提升禾山乡情。邵育秦副主任是禾山人,对禾山的历史地理了如指掌,并 有深厚的感情。他希望禾山公会能以 “请愿书”的形式致函厦门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他答应代为请示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妥善解决。最后,他期待不久能在厦门与我会赴厦门探亲访问团,再次相见、相叙


              

        侨办惠赠横幅予我会                侨办领导人到我会了解侨务情况
     

2.禾山公会甲午年新春团拜午宴
记述: 陈国民             摄影:何江平 

       

        

         团拜: 禾山芳意催春晓,                 猜灯谜:何需大汉仰天击猛禽,   
               海外乡情涨酒卮。                        且看小童就地射文虎

甲午年农历正月初十日(阳历201429日)禾山公会在千禧楼举行甲午年新春团拜及度岁午宴。公会邀请名誉顾问曾士生乡贤担任主宾,并颁发教育奖励金给会员的子女。今年的得奖者是:吕俊宽,曾思敏,曾思雅,符嘉琪,曾思恩,杨祉祺。他们的家长都受邀上台合照,让摄影机把这一刻的喜悦和温馨化为永恒。我会期盼得奖者再接再厉,来年继续勇攀学术高峰。在午宴上,全体乡亲和来宾也在新年的赞颂声中兴高采烈举筯合捞鱼生,“发啊”之声爆发如雷,现场一片喜气蒸腾!今年,公会为了增添新春的欢庆气氛,特赠送万字票给每位来宾﹑派发红包给小朋友们,人人皆大欢喜。“甲午度岁品美馔,初春开年猜灯谜”:杨勇德和许华隆两位主任特地为今年的新春节庆精心策划﹑制作有奖灯谜,并由杨勇德主持这个有趣兼益智的压轴节目。多位来宾挨次上台“射文虎”,果然都是不负众望﹑智勇双全的“打虎”英豪!今年的团拜,在欢乐的氛围中落幕。(注:“射文虎”即“猜灯谜”。)

 

3.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

 

  

 

  侨批是海外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国内家属的书信及汇款的合称。这种特殊的民间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将侨批档案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学者柯木林指出:侨批以一种风格独特的银信方式,填补了官方档案中对基层史料记录的某些空白片段,是研究近百年中国社会史的珍贵文献。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以及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2012913日到2013127,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7楼展厅展出。2012915日,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侨批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志贤、来自中国泉州华侨历史学会的学者黄清海以及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叶芬蓉分别为大家讲述了有关侨批的研究心得。 (互联网资料)

4. 厦门侨批简史
一、厦门侨批业的形成和发展
  鸦片战争后,厦门辟为五口通商口岸。此时帝国主义已侵入南洋,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竞相招募华工。旧中国日益贫困的本省沿海居民,迫不得已,远离乡土,前往南洋谋生,华侨人口随之激增。这些华侨迫切要求与家乡亲属沟通音讯和寄款赡家。l9世纪中叶以前,华侨汇寄银信,均赖水客(也称客头)递送。此类水客,一般都是老洋客转业,时常往返国内与南洋,引带新客出国,或利用寄款贩运土产,回国变卖后,按地址登门派送银信,传递亲人口信,取得侨眷回信,或替侨眷书写回信,沟通国内外信息,并互递亲友馈赠。水客解送侨汇一般收取10%的手续费。当时闽南几县水客人数竟达1000多人。水客多藉侨居地商店作兜揽银信场所,平时商店吸收侨款周转,遇有水客回乡,有时也代客户垫款先寄。因银信业务有利可图,这些商店逐渐发展成为兼营和专营的侨批局。然而,随着海上航运交通日趋便利和侨汇的迅速增加,水客经营方式逐渐落伍:一是水客携带往返期间长,回批慢,如印尼、星马地区,一年只能往返二至四帮次,菲律宾也只有五六帮次,往返中途要辍汇,不能满足华侨和侨眷的要求;二是个人收汇派送,营业范围小,当时水客收汇一般每帮在1000元左右,由于水客增多,手续费由10%下降为3%,利润减少,非改变经营方式不能扩大业务。在此期间,1876年新加坡设立华人小邮局,1878年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邮局、银行相继设立,为银信业务在收汇、承转和解付上分工,提供了条件,国内侨批业也应运产生。
   厦门侨批局初期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由民营批馆兼营,由国内原有民营批馆接受水客委托,兼营转汇银信业务,即水客除了自己派送和雇用临时信差协助派送外,还委托内地民营批馆代为分发。1871年左右,厦门安海已有郑顺荣批馆兼收代转银信。19世纪90年代前后,已出现以经营银信业务为主的批馆,如厦门、泉州的如鸿信局,即在厦门专收水客带回之信款,在泉州雇用信差分送。另一种是由侨栈兼营,即有条件的水客在厦门开设侨栈,专门接待新旧侨客进出口岸,同时兼办或代理水客银信业务。初期侨汇不多,一般以托交内地批馆转递为主,其后业务增加,始在侨汇集中地区自设特约信差或代理机构,并直接接受南洋侨批局或水客委托,当时厦门的新顺和、晋利,和稍后的连春、三春、捷顺安等局,都是由侨栈发展起来的。第三种是水客自设侨批局机构,厦门早期水客自设机构的有黄日兴(1877年)和天一信局【1892年】等。1898年菲律宾水客郭有品在漳州流传乡设立天一信局【正式企业登记】,并分别在马尼拉、厦门、泉州设立收汇局、承转局和派送局,明订汇款汇率,雇用固定信差,严禁陋规(过去信差工资有的向收款人收取,信差经常向侨眷索取小费和夹付小银,招致侨眷不满),收解信款手续,也有一定规程,成为厦门最早的正规经营的专营侨批局。
   此外,有些与华侨有联系的进出口商,也有为兼营侨批业务的海外联号代理银信业务,但一般只做承转,派送工作则委托内地批馆或内地派送机构分发。
   20世纪以后,侨汇迅速增加,据估计,19051919年间,厦门承转侨汇(包括当地解付部分)一般保持在1 800万银元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洋经济逐渐恢复,华侨出国人数也增多,1921年侨汇激增至4400多万元,19281931年间,银价大幅度下跌,有利华侨汇款回国,又值厦门大兴建设,华侨竞相汇款投资房地产开发与其他工商业,侨汇节节上升。1932年高达9000多万元。厦门是闽南经济金融中心,是华侨出入口岸和国际邮递口岸,闽南侨汇承转局均设在厦门,1936年登记营业的头二盘承转局达84家(1937年邮局发给厦门信局牌照为114家,《厦门要览》记载1936年汇兑庄105家,前泉州中国银行经理张公量私家记录为46家,经侨批业老同志座谈核实增删落实为84家),其中菲帮【又称宋帮】29家,洋帮45家,杂帮【既有菲帮,又有洋帮】10家。

二、侨批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
   随着侨汇的逐渐增加,水客落后的经营形式逐渐为侨批局的经营形式所代替,水客携带银信派送,改变为侨信(总封)通过邮局寄递,这样,侨款通过银行汇兑,集中交由口岸承转局转内地局派送,形成一个完整的侨批汇款体系。根据业务性质和任务,分为:
   1.南洋收汇局。在侨居地吸收侨信汇款,还特约代理店和批贩在山区偏远地区上门收汇,和为客户垫款,提供代书服务。侨批局的汇款和回批,均较邮政银行快捷,给山区农村农场垦植园职工以很大方便,有的资本雄厚的收汇局,还兼营汇兑业务,成为汇兑局,方便侨汇头寸调拨。
   2.国内承转局。有头盘局和二盘局之分,前者是南洋收汇局的分局或联号,后者是南洋收汇局的代理局。头盘局不但承转收汇局侨批业务,多数还兼营二盘局业务,有的还兼办总局联号汇兑调拨。
   3.侨乡解付局也称三盘局,专门接受承转局委托,经营派送业务,一般可以分为独立经营的三盘局、承转局自设的派送机构和二盘局兼营的三盘局。此外,还有特约信差的形式,一般是当地农民和小商店业主的副业,按件收费,忙时还雇用临时信差帮工派送。
   旧中国侨乡交通不便,地址不清,邮政、银行机构未普设,侨乡侨眷老弱妇孺文盲者居多,侨汇登门派送和服务受到侨眷的普遍迎。
   随着侨汇业务的增加,厦门侨批局组织规模也有了扩大,企业内部分工也日趋细致,如天一信局19211926年间,每年收汇业务都在1000万至1500万银元左右,国内分支机构7处,雇用职工100余人,国内联号及委托局分布在南洋20多个商埠。在上海自没代理庄,在香港自设转拨侨汇分局,兼营汇兑业务,规模之大,最为突出。
   随着侨批业迅速发展,一部分侨批局套用侨款投机失败,也给华侨侨眷带来损失,1920193610余年间,闽南侨批业因滥发山票(侨批局印发的兑换券,在侨乡用以解付侨汇)、套用侨汇投机而倒闭和改组的至少在24家以上。如1927年天一信局投机倒闭,倒欠侨款山票估计达50万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翌年厦门沦陷,厦门侨批局转移泉州。中国银行凭藉其业务优势,积极发展侨批汇款业务,19401941年间,经收侨批汇款71万封(笔),占福建省进口侨信1/3,侨批局业务下降。太平洋战争后,香港和南洋各地相继沦陷,侨汇中断,侨批业完全停业。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厦门侨批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洋各地政府相继实行外汇管制,侨批业经营受到限制,国民党政府也于1946年实行全面外汇管制并采取种种措施,排挤打击侨批业,加紧掠夺侨汇。1946年入秋以后,国内通货恶性膨胀,厦门侨批业经营相继转入黑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起有保护侨汇,不受官价掠夺的作用。法币的日益加速贬值,也为侨批业带来高额利润,造成抗日战争胜利后厦门侨批业的畸形发展。1948年厦门登记营业的头、二盘侨批局117家,比抗日战争前家数最多的1 936年的84家还多出33家。在这一时期里,侨批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已由批佣(向委托局按侨汇金额或侨信件数计收的手续费收入)变为运用侨汇头寸牟取暴利,经营方式也增加了投机性:①积压侨汇,坐收法币贬值之利;②套用侨款,炒买金钞商品;③套压侨汇,经营拆放。在侨汇收汇、调汇和解付方式上,也有了变化:①境外收汇,削价揽收票汇,利用银行存款帐户支票代替汇票;②头寸调拨由顺汇改为逆汇,即由国内局视解付侨汇所必需的法币头寸,抛售相应的外汇,轧紧法币头寸,赢得时间;③厦门、香港、上海三角调拨方式盛行,即在港买进申汇,在厦卖出申汇,取得现金解付侨汇,从中获取汇水差益;④口岸承转局与内地解付局之间侨汇头寸调拨,由商业和银行汇兑为主,改为专差送现,尽可能地赢得运用侨款的时间。1947年以后,华侨携带外钞和买寄外汇汇票回国的日多,迫使侨批业不得不接受外币汇款,1948年冬,厦门侨批业已普遍实行外币解付,起了侨汇保值的作用。
  侨批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也促使组织机构有所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头盘局和香港中转局的发展。国外局为便于亲自指挥,纷纷在国内和香港自设机构,查报行情,指挥调拨,经营汇兑,办理收汇,香港局中转侨批作用越来越重要。1948年厦门专营和兼营的头盘局有75家,其中兼营汇兑业务的有:建南、中国、达华、金淘、江南、新亚、光大、南兴、岭记、侨通、源兴、大生、正大等局,都在港设有机构或代理机构。
   2.“一条鞭”机构组织盛行。侨批业为赢得更多的套用侨汇时间,而又不致影响回文退寄速度,普遍在侨汇集中的侨乡,自设派送机构和特约信差,昼夜赶工,尽可能地缩短解付过程。据1949年华东邮政管理局批信局工作概况统计,1948年福建全省批信局分支机构达l282家,多数是内地侨乡的分支派送机构。
   194910月厦门解放,国家根据“便利侨汇”和“维护华侨正当权益的政策”,对侨批业采取“团结与管理”的方针。1950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福建省侨汇暂行处理办法》及《福建省管理侨汇业暂行办法》,对侨批业收汇实行给奖励金或手续费的办法,鼓励侨汇结售给国家银行。19501月厦门首次登记核准营业的侨批局共86家,同年8月,全国归侨侨眷福利会议进一步明确“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政策方针,调整公私和私私关系,废除民国政府歧视侨批业措施,取消不合理双重邮资(即邮局向侨批业另外加收口岸内地之间自带侨信回文双程邮资)和民信局牌照限制,减免税收,并给收汇以奖励金手续费,取缔黑市、陋规和积压侨汇,使侨批业成为国家银行的代理收汇行业,成为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金融服务行业,侨批业的社会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由于侨批业经营性质起了变化,解放前因资本主义投机性经营而膨胀起来的侨批业机构也不断改组。首先在三盘业务方面,19511952年间厦门侨批业先后成立私私联营的安溪第一派送联营处和“晋属第一侨汇派送联营处”。在这一基础上,1953年进行三盘局和特差、临时差的全面整顿,1957年三盘局机构改造为集体所有制的独立经营企业,成立厦门侨汇联合派送处,1975年初改为厦门海外私人汇款服务处(大集体)。侨批业头二盘局中业务量较小的和主营汇兑局业务的,只靠侨汇批佣和银行手续费收益,难以维持,陆续歇业,由1950年的72家减为195749家,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由1950年的490人减至255人。国家对侨批业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1 9571年中就为困难局安排了多余职工83人到银行和侨汇派送处工作。侨批业各局中也精简机构,减少开支,采取合址办公和开展互助协作等形式,提高工效和质量。由于国内邮政和银行的普遍设立,侨乡交通治安日趋良好,侨眷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国内侨批业的便利侨汇和服务侨胞的特殊作用日益为邮政和银行服务所代替。1975年厦门侨批业办理结束,从业人员和职工全数转入集体所有制的海外私人汇款服务处;年底,海外私人汇款服务处并人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支行国外部(中国银行),成为该行国外部的一个部门。1976年,成立厦门侨批业清理小组,对各侨批局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理,办理股东退股。至此,厦门侨批业宣告结束。(本文取自《厦门文化讯息网》)   

5. 新加坡厦语讲古大师王道

   讲古曾是华族新加坡人的精神食粮是早期移民先辈一种重要的文艺活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街头登上了电台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好几代的华族新加坡人从电台的方言讲古里得到了重要的文化讲古艺人黄正经、李大傻、王道是老一辈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曾经是家喻户晓、深受尊敬的民俗艺术家。

                  

   王道原名王笃恭, 1920 年在中国厦门出世 ,婚后南往新加坡开始执教,并曾担任星 洲幼稚园附属小学的校长直到 1982 年退休为止。由于妻子李秀华在丽的呼声任职,能 讲 一口标准厦语的王道 因此被入广播界,演出厦语(福建话)话剧开始业余亮声
   据他的一名广播界同事陈伯汉指出,王道以他那抑扬顿挫的优美嗓音,以及在故事高潮收场的手法,紧扣听众的心,超越其他厦语讲古前辈。他认为,王道善于自选故事来发挥,并懂得把故事剪裁得更紧凑。他更是新加坡广播界的第一位选用金庸 武侠小说的讲古师,让听众认识《书剑恩仇录》的人物 。“每当他开始讲古 ,咖啡店人手便把收音机的声量调得很大声, 很多人却 早已 里等着听广播。 我还听说,厦门街一带行人白天熙来攘往,可是在那个讲古时段却变得人烟稀少,因为大家都留在屋内听广播。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加坡大力推行“讲华语运动”,王道等方言讲古大师的电台节目全部停播。他从此离开本地广播电台。1999 10 20 晚上 9 时,王 道在菲律宾马尼拉安详逝世 ,享 79
(资料来源:1。《福建侨报》。2。谢世涯:《新加坡华语运动的成功与反思》)

6.    禾山村社简介:何厝
   何厝社区居委会位于厦门岛东部,社区范围2.5平方公里,隶属思明区莲前街道。社区东面隔海与大小金门相望;西边与岭兜社区接壤;南临国际会展中心;北面与塔埔社区相临。社区分成顶何、下何两个片区,10个居民小组,居民户900户,常住人口3870人,社区党总支下辖顶何、下何两个支部,现有党员87名。实行村改居后改为社区居委会。环岛路、吕岭路贯穿社区,辖区内有驻军香山一连、何厝边防派出所、何厝小学等单位,还有三安电子公司、豪德石材公司、聚华芬工贸公司等三资、民营企业;省市重点工程奥网中心、软件园二期、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国际游艇码头正在筹建施工或已施工完毕。

何厝旧属“何岭保”(下分七社:何厝社,岭兜社,蟳边社,皇隅头社,高崙社,后郭社[],西张社[])。民国时期,“何岭保”划归禾山区管辖。当时“何岭保”所辖乡村包括:何厝,岭兜,塔埔,下保,皇隅头,蟳边,东澳。19354月,何厝划归“禾山特种区”;19466月划归“禾山区”;1958年划归“前线人民公社”;1980年划归“禾山人民公社”。19877月何厝社始划归“思明区”。

            
 何厝顺济宫照片 
 
何厝在解放初期长期处于海防前线,这里的人民一手荷锄,一手拿枪,军民联防,共守海疆。1958年的8.23炮战中,曾涌现出英雄小八路前沿十姐妹八勇女等拥军支前参战群体,被上级机关誉为战斗的乡村,英雄的人民。改革开放以后,何厝人民致力于发展经济,迈上了小康道路。二十多年来,先后被福州军区、省、市授予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城乡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敬老模范村等光荣称号。




                
                    1929年厦门地图(局部)      
 
   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叶飞、谷牧以及省、市领导和几十个外国使节曾视察、参观过何厝。跨进新世纪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已被征用房屋、土地、海域面积达4000多亩;为解决本社区居民生活出路问题,同时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出台了金包金项目优惠政策;何厝人民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继续努力奋斗。社区党总支于2006年被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1。《新加坡禾山公会80周年特刊》。2。《民国厦门市志》。3。互联网。
7 厦门珠绣
   珠绣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时期,解放后工艺逐渐失传。其设计精美,色彩对比强烈,经过专业绣工将多种色彩的珠粒经手工缝制而成,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其珠光宝气,晶莹华丽、新颖别致、色彩明快,经光线折射又有浮雕效果,是高档时尚礼品、室内装饰品。珠绣采用彩色玻璃珠、电光片为原料,运用多种针法与手法,使产品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的一类刺绣。珠绣分半珠绣和全珠绣两种。  
厦门珠绣产品有珠挂图,珠绣包、珠拖鞋等一百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夺目,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清新悦目。珠绣挂图《厦门海堤》、《南京长江大桥》、《龙凤戏珠》等,构图清新,设色柔和,景物逼真,层次分明。珠绣拖鞋,绣工考究,品种多样。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柔软舒适,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厦门珍珠拖鞋,以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风格独特。

            
    
   厦门珠绣工艺的历史有近百年,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一些华侨从海外带回一些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厦门民间制鞋艺人看了爱不释手,从中受到启发,设法从日本、南洋一带捎回一些玻璃珠子,开始尝试在鞋面上绣出各种花鸟图案。上世纪20年代,大同路几乎成了珠拖一条街,活源皮行从海外进口丝绒、玻璃珠等材料,雇请一些民间艺人制作各式拖鞋,除内销外,还开始出口到东南亚一带。到了上世纪50年代,厦门将民间艺人集中起来,组建厦门珠绣拖鞋厂,专门生产珠绣和珠拖鞋。(互联网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络: 禾山公会
               574A/576A Geylang Road, Singapore 389517
       Tel/Fax: 68410742 /Email: hosansin@gmail.com
       本刊全文上载于:hosankonghoey.blogspot.com,欢迎登录浏览及投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